搜索

您的关键词

教育教学

您的位置 : 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教学 > 正文
 日本自1947年开始, 已经实施了50年以上的”六· 三· 三” 制基础教育学制。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曾致力于后期中等教育的提高(即量的扩大): 40年代高中入学率仅有40%左右; 进入90年代超过95% ; 如今达到97%。与此同时, 鉴于15岁人口的逐渐减少, 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的制度化就成为中等教育改革的议题。回顾以往, 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 “中教审” ) 的咨询报告、1985年临时教育审议会( “临教审” ) 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都曾涉及到初高中一贯教育制度化的这一问题。但是, 由于当时有”也许会招致考试竞争低龄化” 这样的忧虑,以及各都道府县均以”努力确保高中收容定额” 为首要, 因而似乎时机尚未成熟, 也并未付诸实施。
  但是, 在1991年”中教审” 的咨询报告《关于对应新时代教育诸制度的改革》中提出: 适应学生能力、适应性、关心等的多样化, 中等教育应以”多样化”、”个性化” 为改革方向。据此文部省提出了三项举措:
  ( 1) 建立设置综合学科和实行学分制等的有特色的高中;
  ( 2) 编制宽选择幅度的教育课程;
  ( 3) 改善高中入学者选拔制度。
  这些使中等教育多样化且灵活化的措施, 可视为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的前提准备。近年来随着时机的成熟, 1997年6月, “中教审” 咨询报告《关于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第二次报告) 提出导入初高中一贯教育; 1998年6月, 据该报告修改了学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 从1999年4月起正式开始实施初高中一贯教育。
  一、初高中一贯教育的模式
  新兴的初高中一贯教育体制, 为迎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以及社区的实际, 设置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学校, 其模式及特色如下。
  1. 中等教育学校
  其特征是:
  ( 1) 作为一所学校, 实施6年整体性初高中一贯教育;
  ( 2) 公立中等教育学校的入学不进行学力考试, 而是适应各自学校的特色, 将面试、实际技能测试、推荐、抽选等方法组合起来进行。
  2. 并设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其特征是:
  ( 1) 比中等教育学校更加灵活的形态,不进行高中入学选拔, 由同一设置者经营, 将中学和高中接续;
  ( 2) 关于公立并设型中学的入学, 采用与中等教育学校同样的方法。
  3. 互助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其特征是:
  ( 1) 使既存的市町村立初中与都道府县立高中在编制教育课程、加强教师及学生间的交流等方面协作, 实施初高中一贯教育;
  ( 2) 互助型高中可不依据调查书、学力考试进行入学者选拔, 而采用面试、实际技能测试等便捷的方法。
  二、实施初高中一贯教育的目的
  实施初高中一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建立一种灵活的教育制度, 使具有多样的能力、个性、的学生选择多种学校成为可能。进而, 凭借这种教育制度, 从自”临教审” 以来一直成为众矢之的”注重偏差值教育” 或”注入式教育” 中解脱出来,从而拆除初中和高中间的樊篱, 或至少使这种樊篱降低, 使6年间长期、继续性教育变为现实。同时期待这种6年一贯教育, 可产生”轻松宽裕” 的氛围, 使学生从中得以掌握自我思考、觅寻课题、解决问题的”生存能力” , 实施发展个性的教育。此外, 为避免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导致所谓”应试精英学校化,” 确保6年一贯教育的宽松性和安定性, 从以多样学校形态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的观点出发, “中教审” 咨询报告还倡导7种特色性教育活动范例: ( 1) 重视体验学习的学校;( 2) 重视关于地区社会学习的学校; ( 3) 重视适应国际化的学校; ( 4) 重视适应信息化的学校; ( 5)重视关于环境学习的学校; ( 6) 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 ( 7) 适应扎实学习学生的希望的学校。
  三、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的课程编制的着眼点
  中等教育阶段中教育课程编制的课题在于,怎样掌握”共通性” 及”多样性” 的关系。初高中一贯教育, 则是在此基础之上, 将迄今分别进行的教育工作, 以连续的方式谋求中等教育课程的一贯性和具体化。
  1. 初高中一贯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思路
  ( 1) 培养自学、独立思考的”生存能力”
  为了使初高中一贯教育课程发挥其特色, 修订的宗旨在于培养以独立学习、自我思考为内涵的”生存能力”。具体说来, 将6年的一贯教育分为前期(初中) 课程和后期(高中) 课程。在前期课程中, 培养基础性学习方法, 同时, 通过体验性学习活动, 开发对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关心, 以及探究课题的能力; 在后期课程中, 着重培养逻辑性思考判断、深入课题及以贴切的方法表达的能力。
  ( 2)实行基础、基本的教育及发展个性的教育
  为了实行基础、基本的教育, 日本采用的政策有: ①严格进行学习程度的评价; ②对应选择熟习度的差异; ③开设教育课程基准的特例, 增加选修学科的课时, 进行必要的补充性学习; ④探讨关于个别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协作性指导等指导方法和体制。此外, 实行发展每位学生个性的教育, 亦是一贯教育的重大课题。如通过6年”轻松宽裕”的学习活动, 使学生对自身有所思考、发现, 尤其利用选修学科、综合学习时间、特别活动等, 引导学生对出路、人生方式进行自主性思考。
  ( 3) 加强对未来生活方式、自主选择出路的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 培养其自主地选择出路的能力, 是6年一贯教育课程所面临的又一课题。为此, 必须使学生有理想的职业观和劳动观, 系统地实施发展性教育, 制定适应各学年的指导计划。如在前期课程中注重使他们了解自己的适应性, 培养基础性的职业观; 后期课程中灵活运用职业信息, 确立自我规划, 培养对将来出路的思考力。在普通科中可开设”产业社会与人类” 学科。
  ( 4) 强化作为集团一员的认识, 使之度过充实的学校生活
  实行初高中一贯教育要连续度过6年学校生活, 为了增进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间的理解, 可利用班级活动、俱乐部活动、学生会活动和学校例行活动等。另一方面, 长期的共同生活, 也会使学生及师生间的活动复杂化, 因此还需班主任、各学科教师相互协作, 加以持续性的指导。
  2. 编制发挥形态特色的教育课程
  初高中一贯教育课程主张突出各学校形态的特色, 具体设想如下:
  ( 1) 中等教育学校、并设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为规范中等教育学校和并设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的课程, 日本制定了”教育课程基准特例”。特例内容包括: ①中等教育学校的前期课程、并设型学校的初中阶段, 选修科可取代必修科, 在任何学年, 学科都可开设选修课; ②可设定超越一般初中的选修科学时, 如可削减70以内的学时, 并将此学时作为选修科学时; 除外语以外的选修学科,各学年应超过35学时; 外语各学年以105— 140学时为上限, 由各学校自定教学时数; ③中等教育学校后期课程及并设型学校的高中阶段, 开设”学校设定科目” 及”学校设定学科” , 并可将其30以内的学分数(一般高中普通科为20学分) 包括在毕业所需的学分内。
  ( 2) 互助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由于互助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与中等教育学校和并设型学校相比, 未必能充分地实现6年一贯教育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性教育活动, 如横跨初高中阶段的TT (小组教学) 或以学生交流为中心的活动来谋求互助。具体内容包括: 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与社区相结合; 各学科学习指导中的协作; 特别活动中的互助; 综合学习时间中的相关交流和共同学习。
  3. 后期课程的学科、课程类型与教育课程编制
  ( 1) 普通科、综合科、专门科
  后期课程普通科的特色在于, 各学科中设立”学校设定学科”、”学校设定科目” ,以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接续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系统的发展性学习。在综合科的教育课程中, 将”产业社会与人类” 由原来的必选科目变为原则上必修的科目。由于它由涉及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多样学科、科目构成, 因此可适应学生的多样性, 进行灵活的、个性化的教育。后期课程的专门科, 例如艺术、体育等, 可通过前期与后期课程相连接, 使特殊技能的继续深入发展学习成为可能。
  ( 2) 学年制和学分制
  学年制按每学年设置学科、科目, 为后期课程预想性指导计划的完成提供了可能。如基础性科目配置在低学年, 发展性科目配置在高学年。与此相对的是采用具有向导性机能的学分制度。
  ( 3) 学科课程的相互组合
  由于综合科原本是学分制结构, 因此课程的相互组合即是指普通科与学年制、学分制的组合。这种组合的作用是通过6年间前、后期持续性的教育课程的编制, 使课程更加系统、连贯, 并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学科、科目, 扩大学生自主选修的自由度。
  四、初高中一贯教育的推进状况
  初高中一贯教育应如何导入, 原则上由都道府县、市町村的设置者们决定。但为了确保学生、家长进行实质性选择, 并使一贯教育校成为社区内为数不少的实在事物, 1999年1月内阁决定在《生活空间倍增计划》及同年9月文部省修改的《教育改革计划》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整备目标: “在当前的高中可通学范围(全国500校左右) 内, 至少设立1校。” 即是说, 从通学区域考虑, 各县设置5—10校左右, 以全国500校左右为目标。现今的文部科学省, 为尽快实现此目标, 正采取强力的推进对策:
  1. 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会议
  1999年6月设置的”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会议” , 目的在于进行关于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的设置及充实对策的探讨。于2000年1月17日提出了总结报告。该报告主要以公立初高中一贯教育校为对象, 为给各地方教育委员会提供参考,详细分析了既设校的状况, 列举丰富数据及技术信息。同时, 提出了今后推进的对策和建议: ①为实现500校的整备目标, 各都道府县应尽快制定整备计划; ②高中阶段除自行合并的中等教育校以外, 应在方便入学并设型和多所初中与一所高中的互助型等灵活的实施形态上下功夫; ③积极地探讨较容易的互助型; ④ 活用高中阶段的综合学科和学分制; ⑤活用研究开发学校制度, 探讨扩充中等教育学校和并设型学校的教育课程基准特例及互助型的新的特例; ⑥ 活用研究开发学校制度, 研究初中和高中教育课程的相互延续; ⑦实行初中与高中教员间的交流及设施共用等, 促进学校运营的一体化; ⑧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等设置者, 要采取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设置的特别支持措施。
  2. 初高中一贯教育实践研究事业
  从1998年度起, 开展了”初高中一贯教育实践研究事业” , 至2000年7月止, 全国47个都道府县、10个指定都市设置了研究会议; 41个都道府县、3个指定都市的263所学校被指定为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校, 以利于从研究、实践两个角度促进初高中一贯教育的实施。
  3. 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论坛
  目前, 日本每年都召开一次旨在为初高中一贯教育行政人员信息交换机会的”全国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研究协议会”。同时自1999年起, 以学校有关人员为对象, 召开”初高中一贯教育推进论坛” ,以促进教师们的交流、问题探讨和信息交换。2000年度,日本全国分为6个结盟团体,分别在青森、新泻、静冈、滋贺、高知、长崎召开论坛。
  五、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事例研究
  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从1999年度起开始设立, 以宫崎县设立县立五濑中等教育学校、冈山市设立市立后乐馆并设型学校、三重县有县立饭南高中与社区三所初中合并成的互助型学校,设立1所并设型私立学校为开端。2000年度, 又新设了15所, 2001年度又增设了20所, 目前总共有39所这样的学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设置状况、教育课程及教学特色进行归纳对比, 可窥见出其不同以往初中、高中的突出特点。
  【事例1】宫崎县立五濑中等教育学校
  该校位于宫崎县北部与熊本县接壤的五濑町, 四周被九州山地环绕, 实施全员寄宿制。1994年4月建校时, 就将初中和高中合并, 率先尝试初高中一贯教育。伴随法规的修改, 1999年更名为”中等教育学校”。其教育目标是: 在优惠的自然环境中磨砺感受性, 通过开发每个学生个性的教育, 培养放眼世界、开拓未来,具有丰富的个性、能自主生存的人。此校教育课程及活动的特色为: 以森林为自然教育领域, 并以地区社会为课程设置核心教材。在前期课程中, 设置”地区基础I”、”地区基础II”、”五濑学”。为进行发展性学习, 在后期课程中设置”环境与人类” 学科, 具体内容包括: 森林文化I、II; 环境科学I、II; 天文观察I、I I; 防护林学。力求通过6年学习,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复苏青年人的野性及冒险精神, 通过体验性学习培育探索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方面, 教师不分初中、高中阶段, 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内容的前提下, 共同制定6年一贯教育的目标和指导计划, 指导前期、后期双方学生。在课外活动方面, 由于1学年仅由40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 因此学生会和俱乐部活动不分前、后期, 而采取异年龄集团的家庭式活动制度, 即由一名教师作家长, 带领7— 8名学生构成一个家族, 郊游、种植菜园等活动均以此为单位,直至毕业为止。
  【事例2】冈山市立后乐馆并设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该校是以”进行初高中一贯的重视自主性学科、科目的选拔教育, 实现`轻松宽裕’ 和积极向上的学校生活, 在更好地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同时, 培养独立思考、自我行动的教育” 为方针, 于1999年4月建立的并设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新设的初中部的80名新生和由原市立定时制工业、商业高中组成的综合科高中部的163名学生,在同一校舍中, 使用共同设施度过6年学校生活。该校的教育特色是, 利用冈山市文化地带的优良环境,作为向社区开放的学校, 进行以街道为学习场所的”都市校园构想” 的教育活动。例如,高中部学生不仅充分利用邻近美术馆的展品作为活动教材, 甚至将商场的商品作为学科指导用的实物; 初中部学生也将星期六戏谑为”都市校园节” , 以小组为单位在商店街及福利设施等开展自由研究, 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
  此外, 初中和高中共同举办学校例行活动也是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一。1999年4月8日,在樱花盛开的祝福中, 初中部和高中部代表握手宣誓举行第一次共同入学仪式。从此共同学校例行活动便作为本校一贯教育的重大支柱, 被认真组织并发扬光大。例如, 由初、高中部两名会长主持的学生会, 为使昼夜开讲制的高中部学生不受授课时间区别的影响, 全体参加共同体育节和文化节, 组织实行委员会共同计划, 使其圆满成功。又如, 作为乡土理解和环境教育的一环, 2000年1月15日, 在距学校2公里可遥望市容的操山上, 实施了学年度最后一次共同活动”学习成果竞赛会” , 设定了自然观察、义工服务、历史探访等课题, 分成小组, 在愉快的学习、游戏竞赛中, 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共享冬季自然情趣。该校就是以此类活动逐渐培养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学生们的一体感的。
  【事例3】三重县立饭南互助型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
  互助型学校主要以高中为核心, 携带复数的初中组成初高中一贯教育学校。饭南高中所在地的饭南郡, 由饭南町和饭高町组成, 位于距松阪市西南约10— 50公里的山区, 以出产茶、茸、松阪牛而闻名。学校畔依栉田川流域, 被星零的农户及浓郁的绿荫环绕, 尤其是杉木林荫道成为饭南高中的象征, 附近从粥见井尻遗迹发掘出的日本最古老的土偶是当地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互助型学校建立前,饭南郡共有3所初中(饭南中学、饭高西中, 饭高东中) 和1所高中(饭南高中) , 近几年3所学校大约160名初中毕业生仅有40%的升入饭南高中, 大部分都外流郡外高中。同时, 据预测, 今后初中生将会有骤减(现小学一年级只有80名学生) 的新趋势, 因此, 互助型初高中一贯学校势在必行。
  饭南高中创立于战后初期的1948年,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自1999年4月起, 将普通科1学年3个班的120名学生改编为综合科, 以”乡土学习” 为支柱, 与郡内3所初中组成互助校, 从而导入了初高中一贯教育。该校的教育目标是: 遵守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更加发展充实初中教育的成果, 培养作为民主文化国家及社会形成者所需的素质。其教育方针为: 好好思考, 好好学习,好好劳动。初高中一贯教育的运作组织机构是由各个学校教头和教员组成的”教育课程”、”入学者选拔”、”教师学生交流” 3个调查委员会。饭南高中教育课程的特色是, 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变化, 将综合学科设置4个系列: 乡土环境、护理福祉、国际交流、电子计算机; 从初中一年级起, 在综合学习时间里, 渐进引入旨在培养职业观、劳动观的”产业社会和人类” ; 将”乡土学习” 作为核心课程, 制定全年教学计划, 编写供3所初中共同使用的教材(内容包括14个项目) , 再加上学校独创的国语、社会、理科、技术、家政、艺术以及特别活动等其他学科组织教育活动; 高中在”乡土环境” 课程系统中将其细分、深化, 加以专门性学习。
  关于乡土学习的地区教材( 14项目)—— 在各学科及特别活动中郡内3所初中共同使用教材提要
  ◎社会
  (地理) 1年级· 近身的地域(饭南町、饭高町的调查) , 对自然、人口、产业、学校等用地图调查。
  (历史) 2年级· 日本的原始时代(町内、郡内的绳文、弥生时代遗迹)· 江户时代产业与交通的发展(道标与和歌山街道)· 依据乡土志、町志, 标出道标及和歌山街道· 江户幕府政治及军事阵营军事设区及波濑本阵图
  (公民) 3年级· 居民生活与地方自治(饭南、饭高町的地方财政) 饭南、饭高町的预算措施
  ◎理科
  1年级· 四周生物观察, 调查栉田川地区水域、植物等
  2年级· 大地变化, 校区、町内、郡内的中央结构路线
  3年级· 地球与人类, 运用栉田川水质调查结果
  ◎技术家庭
  1年级· 木材加工, 使用本地木材作木质解说
  2年级· 食物, 活用本地食材
  3年级· 保育, 在本地保育所(园) 实习
  ◎音乐
  1年级· 日本音乐, 本地流传民歌
  ◎特别活动
  福利体验学习, 在本地福利设施进行
  ◎特别活动或理科
  栉田川水质调查, 对栉田川水质环境作继续性调查
  在新生入学方面, 升入高中时不规定招生名额, 取消以往的学力考查、调查书等选拔方式, 而用由互且初中志愿者自己提供的在”乡土学习”课程中书写的”课题报告” 及面试(包括课题报告发表) 进行选拔。在互助交流上包括四个方面:
  ( 1) 教师学生间的交流
  目前, 从高中选出6位教师作为”非常勤讲师” , 每周1天派往初中(每校2名) ; 同时每所初中也各派1名去高中进行教学交流。
  ( 2) 初高中一贯教育与大学的互助
  初高中一贯教育使高中与初中的樊篱变低,但与大学等教育阶段相对照, 如不降低屏障, 也不会达到真正的”轻松宽裕”。同时为了使”乡土学习” 的特色教育不致引起对毕业后出路的不安, 高中还谋求与高等教育的协作: 同松阪大学政策学部、短期大学部、铃鹿国际大学国际学部对话。从2000年度起,分别从这两所大学邀请13名教师教授第2学年的”社会科学入门”、”国际社会与日本”、”社会福利基础” 等选修课, 力图使学生涉及大学泛围的专门教育内容, 增加升学信心。
  ( 3) 与小学的互助
  为了使之更加理解、支持、普及初高中一贯教育, 该校还促进自小学起的互助。主要采取与郡PTA协作, 以中小学家长为对象, 以各初中为单位, 举行讲演和研讨会等, 并组织初中高中教师联合会编写教材, 发给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举办学习会, 促进与各级教育的互助。
  ( 4) 与社会的互助
  初高中一贯教育能否顺利进行, 最重要的是要取得社区的支持, 初中高中以社会工作场所为体验学习场所自不待言, 学校向社区开放更是互助交流的重要方面。从树立职业观及选择出路出发, 在乡土学习和综合学科中, 有大量科目, 如陶艺木工、福利环境、电脑等几乎都外聘社会人担当讲师, 并以此作为促进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一个侧面而加以提倡。


相关热词 : 日本 教育改革 热点

上一篇 : 《哈多报告》到《弗莱明报告》二战前英国人人受中等教育

下一篇 : 多样化的趋势:浅谈中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