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文化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调与然结 合的诗意象征和宇宙观。 当我们去体会与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性 时,要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学与绘画的相通性。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哲 学的深邃内涵也同样浸淫于园林的空间意境之中。因此,了解园林应 基于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最大的文学性、哲学性二个基本要素之上。 我国古代造园构景受至传统文人自然审美图式影响较大, 其价值取向 多倾向于清新自然、质朴无华,与公安派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 不拘俗套”的审美趣味一致。在构景中注重意境的创造,塑造出一种 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 浪漫飘逸的风度与质朴无华的气质和 情趣,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无限的空灵之妙。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不 仅是一系列景物的组织与安排, 并将空间意象与造园者的情感因素传 达给欣赏者,而欣赏者所看到的不完全是“物”的创作,而是由“形 似”转化为“神似”的一种本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过程,并在形式 上承载过多的寓寄内涵,形式的变化传达了内容的精神化实质,景的 自然物态化与文化的共生更烘托了这种特征, 形式不过是造园者渲泄 情综意绪的媒介。这正映射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有的“诗情画意”符 号信息借园林实景而生的传达方式。 曾有人这样谈到过中国园林空间 的符号象征性: “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与后现代建筑空间相同,多义 的、片断的,而且不断地变化。但它都很明显的拥有一个约定俗成的 基础,例如墙上的月门,圆形象征着钱币或完美。??这些建筑符号都 是富于传统,比起后现代奥秘,短命的建筑符号则拥有一个更为广泛 而且易让人接受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一如传统绘画,讲求画意的高洁、野逸、清旷,传 统园林的拟自然化造境以画境为最高境界,如仿自然中的江湖之景, 多以沙岸、芦汀、帆樯、凫雁、刹宇、楼台、渔罾为点景映照;而村 野之景以田庐、篱径、菰渚,柳堤、茅店、板桥、烟墟、渡艇为环境 铺陈。园中亭台错落有致,曲房依势婉转,点缀于波光潋滟水体的滨 水沿岸,映衬着自然风光的旖旎,而园中更有奇峰豳壑,泉流溪瀑等 自然景观的缩影,正如扬州的一些私园中,虽不以叠石理水的处理手 法取胜,却使人的视觉着意欣赏的是“峭壁迥端”、“茂林修竹”。 园景的创造着力于这种拟自然化的文心意匠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叠 山的手法大多是有章法而无成法,古人虽以画为蓝本,却主要依靠工 匠的巧思精构,而使其独具神韵。中国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假山造型 中包含了设计者高度概括、凝结了文心画境的情韵,尤其在意境的显 现上,山石立体形态以“境外之境,象外之象”,使人产生“意象” 之美,达到诗画情境神似之,使游赏者“直境逼而神境生”。从一角 一隅中产生意由境生的场景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空间布局的设计,其方式与秩序均有缜密的排, 正如一切文学作品或艺术品的组织结构一样,具有起、承、转、合的 变化,有由平淡至高潮的过程。这是因为古代园林的设计者或协助构 思之人,都是具有丰富想象力与文学艺术修养的文人或艺术家,所以 很自然地在园林的表现上渗入部分文学或艺术的表现理念。 园林设计 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绘画的意境表达有着深刻的理解,所竭力追 求的正是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创造的境界之美, 将诗情画意通过具体 的景区、景秩、景物来实现。
通过实景的创造,在其环境氛围中产生 诗画幻境,使园中的现实世界可以转型为诗意的幻想。中国古典园林 在有限的实际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艺术意境,无不得益于营造者能 “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心感于物,成竹于胸,对自然神韵的领悟 和把握。中国古典园林拟自然的审美意境表达,在于整体空间中组景 方式所透射出的和谐之美。不同的景点通过相应的景序层次逐渐展 开,依据各个景区、景点形成的从属关系,创造出总的空间场序。主 体又驾驭着各个相应的实体,宾主之间主次分明、互为映衬,并由观 赏者逐步将这些相辅相成的景象连续成完整的空间意象, 利用虚实相 间、开合变化、收放有序的空间产生诗画意境,令游者领会到中困园 林画卷展开的诗意美的内在本质。著名的后现代建筑理论家查尔斯? 詹克斯在解释后现代主义的空间形式与本质时, 他曾举中国园林的例 子来说明这种性质: “后现代就像中国园林的空间,把清晰的最终结 果悬在半空,以求一种曲径通幽的,永远达不到某种确定目标的‘路 线’。中国园林把成对的矛盾联结在一起,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 在永恒的乐
相关热词 : 扬州园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