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农业园林

您的位置 : 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园林 > 正文

您是凭什么职称需要用到呢?一般职称是不用发学报的,写在大部分学术论文是没有稿费的,是需要作者自己付稿费的

几个农业工程领域的SCI期刊,你可参考一下:

1. AGRARTECHNISCHE FORSCHUNG-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农业工程研究》德国
2. AMA-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亚洲农业机械化》日本
3.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农业应用工程》美国
4. BIOSYSTEMS ENGINEERING 《生物系统工程》美国
5.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汇刊》美国

西南干旱对我国农业影响及抗旱对策探索
毕业论文适合农学专业、农业大学毕业生使用。该论文介绍了:本次西南地区大旱,暴露出西南地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局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西南地区的供水设施覆盖面逐渐扩大,但工程性缺水仍是最主要的缺水形式,同时农业用水模式、市场化机制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加强了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一、灌溉耕地面积比例低,抵御干旱风险能力低较差


    根据十五期间统计数据,西南地区(不含广西)的耕地面积占全国16%,但灌溉面积仅为全国9%,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仅占全国8%。西南地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为26%和22.5%,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和37%)。考虑到灾害影响较轻的都江堰灌区等四川中部和北部等大中型灌区区域,则云南、贵州西南部和广西西部等重灾区的农业灌溉面积比例更低。受地形和土壤条件限制,本次旱灾的重灾区主要分布在采用分散农业耕种方式的地区,多为以雨养农业为主的望天田,抵御农业工程能力较差。


    农业灌溉面积和保灌面积与粮食产量密切相关。以成都平原为例,虽然从降水分析仍达到大旱标准,但由于属于都江堰灌区核心区,保灌程度高,因此受灾情况远远好于其他地区。以云南省2001-2005年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变化关系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并且连续遭遇旱灾,但由于有效灌溉面积和保灌面积稳步增加,云南省的粮食总产量有所增加。


    云南省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

    数据来源:水利部网站规划计划司。


    二、中小型农业供水设施老化,抗旱能力降低


    云贵高原为本次干旱的中心区,地形起伏大,耕地分散,中小型水利设施对农业抗旱至关重要。但一方面由于农业产出效益低,原有以农村集体为主体管理使用的中小型水利设施维护更新不足,老化、损坏严重,使得大量耕地灌溉条件退化,导致旱区农业在干旱面前不堪一击;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市以及工业区供水需求增加、保证程度提高,部分农业水源转为经济效益和供水保障要求更高的城镇与工业用水水源,造成农业水源被挤占,在特大干旱形势下,迫于保障生活用水和基本生产用水的要求,使得农业用水保障程度降低。


    三、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旱灾损失加大


    受经济条件制约,加之正常年份下水资源总量充沛,西南地区农业节水水平不高,用水效率偏低,农业用水过程中水量的无效损耗较为严重,导致在持续干旱条件下不能为后期农业耕种提供足够储备水量,在干旱形势加重时为确保生活生产基本用水,导致农业生产受损。


    四、市场经济运作导致工程对农业和农村的供水目标考虑不足


    西南地区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均很丰富,受市场机制和投资方向影响,现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发电、城市与工业区供水和生态景观等为目标居多。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供水由于经济效益差,属于公益性项目,缺乏市场关注,只能依靠政府为主体投资,尤其是配套工程建设难以保障。受地形和居民点分散等因素影响,导致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供水工程投入高、效益低下,保证程度高的供水工程对边远区域的覆盖还不足,对边远地区农业供水设施还比较落后,使得农业供水条件恶化。


    五、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旱情加重


    水土流失是旱区面临的另一种威胁,林草种植结构比重低和不合理的耕地建设导致旱区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涵养能力降低导致土壤含水持水能力降低,水生态恶化,更容易受旱。


    农业抗旱的对策探索:


    (1)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抗旱功效


    充分利用现有水库、水闸、灌溉等水利工程,根据水文气象中长期预报、水资源变化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节水、保水工作,科学配置有限的水资源。统计将常规水源建设和储备水源建设实施统一管理,在完善常规水利设施基础上,将大口井、深水井作为战略性水源储备。


    (2)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监测水平


    实现包括土壤墒情、作物中长期和短期需水的技术预测预报,为水量的合理时空分配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地下水动态监测水平,建立各类水源备用点信息,为抗旱时的备用水源点寻找提供支撑,缩短救灾时间,提高抗旱效率。


    (3)加大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旱区农业生产模式的改进,减少消除大水漫灌,同时推广应用节水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市场的观察分析,与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挂钩,通过政策机制和经济补偿进行鼓励和推广,实现农民的节水增收和水资源保护。


    (4)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在不适于种植农作物的耕地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提高森林、草地等植被覆盖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涵养水源、缓解干旱至关重要。


    (5)提高管理水平,强调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调控,实现防洪、供水、发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水资源多目标综合利用,合理协调保证农业特别是基本农业用水要求。


    (6)提供鼓励政策,在政府主导的农村水利政策下,引导加强农业农村水利的市场化建设,提高农村用水保障水平。(


相关热词 : 农业工程论文

上一篇 : 农业生态技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延伸阅读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的好处

南农博士含金量?

分享到: